最近如果你没有被冠军谷爱凌刷屏,你一定是没有网络。
不可否认,谷爱凌是2022北京冬奥会上最闪耀的那颗星之一。近乎完美的形象和成绩。
1620抓板、94.50的全场最高分,从来没有女运动员挑战的高难度。在2月8日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再一次突破自我,以创纪录的难度夺得自己的奥运会首金,也是大跳台奥运项目的首金。
风光无限,让观看比赛的我们也心潮澎湃。那种激励人心的感动,无不动容。也从谷爱凌形容“最最开心那一秒”之后,铺天盖地的“造神”运动就开始了。
朋友圈中演绎了一场“赞美大赛”:
停留在人间的有:天才少女 人生爽文女主 天选之女 别人家孩子天花板推向神坛:天降紫微星
不仅在朋友圈,整个网络世界都开始疯狂将谷爱凌推往神坛,大型造神运动正在上演。
谷爱凌的新浪微博@青蛙公主爱凌,在两天涨粉一百多万。再看看一天之内数不尽的热搜:热搜榜的前10名有5个关于谷爱凌,前44名有22个关于谷爱凌。从比赛情况到指甲到家人情况再到学奥数的地点,无所不谈,无所不热搜。
百度的搜索指数,平时对谷爱凌的搜索量日均是2万多。2月7号,谷爱凌比赛前日,搜索量涨到92万,到昨天谷爱凌女子大跳台决赛夺金日,搜索量猛跳到488万。这有多疯狂呢?举两个体育狂欢的例子。
2月6日,中国女足逆境绝杀,勇夺亚洲杯冠军。当日的百度搜索是147万。去年8月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晋级决赛,同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百度搜索苏炳添迎来峰值162万。
不仅如此,在公众号中,一夜之间投入对谷爱凌讨论的文章就有3000多篇。20多个代言齐刷刷的相继亮相,从小屏到大屏,全面霸屏。
如果因为谷爱凌的努力让你有过感动、喜悦和自豪,因为谷爱凌的故事给过你力量、勇气和态度。就请你善待她,不要将她推向神坛,不要给她以“神”的外衣,从而疯狂地利用她,榨取她,窥探她。这不是赞美的方式,更不是支持的态度。
造神和弑神从来都不是单一出现的。全名造神的背后还有可能是“网暴”的另一种形式。如果“神”真的存在,那普罗百姓天然地就认为“神”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去洞察的啊。于是,谷爱凌陷入了一场场对她身份、隐私和经历的网络搜查中。
她在哪里上的学,有什么朋友,家庭情况如何,甚至她一直不愿意透露的父亲,到底又是谁,家产又有多少?更过分的还有打探她如何出生的?从国外的社交媒体再到国内的,一轮轮揭秘和爆料。这场网络狂欢越演越烈,还朝着快变味的方向发展。
对于偶像的崇拜和支持,首先就是要明白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是神。她不需要完美,不需要360度透明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不需要机智过人地应对所有的提问。试想一下,如果她被爆出的SAT不是接近满分的成绩,而是不及格;她决赛的时候,第三跳不是绝地反击拿出最高难度,而是因伤放弃。是不是弑神之剑就再次出鞘,让她成为下一个王冰冰,下一个刘翔?
看着一个刚满18岁的女孩,伶牙俐齿中不乏小心翼翼地回复着国外记者关于中美之间的问题,又要面对国内网友拿着放大镜的窥探。我杞人忧天地想,如此善良的谷爱凌如果之后回到美国,帮助美国的女性或者少数群体发声。那时候,她会不会被唾骂成叛徒、卖国贼、吃里扒外?今日这些因为她中美混血的身份回国的选择,以及冬奥会的绝佳成绩而意淫的沙文主义,不知道何时会摧毁他们铸造的神庙。
除了网络舆论之外,我还发现有很多家长深受谷爱凌成长故事的鼓舞,想要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展开“完美人生”模式。这,真的是我们学得来的吗?
谷爱凌,作为运动榜样,女性榜样,当然有我们需要获取的力量。但她,终究是那个特例,是你可以学习,但是永远成为不了的她。
她履历上的成就,每一步都是三代精英阶层的积累和努力。谷爱凌的母亲30多年前就移民到美国,不仅曾经是北京大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的高材生还进入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谷爱凌的姥爷是“住建部最受赞扬的首席电气工程师”。从小谷爱凌就在旧金山的富人区长大,她上的私立学校也不是一般的中产能够进入的。这都组合成了她一连串成长的代码。
谷爱凌的爱好不是游泳、篮球,下楼就能开始。她的爱好是钢琴、骑马、滑雪,每一个都需要强大经济实力做后盾。更不要提常年专业的训练和全世界陪伴式比赛了。谷爱凌的努力不是摔跤了爬起来,考试考差了下次逆袭,她的努力是右手撕裂骨折和脑震荡。
当我看到营销号开始鼓励大家“鸡娃”模式,“虎妈”“兔妈”分享,用谷爱凌妈妈接受采访的回答作为教娃指南的时候,将谷爱凌树立为孩子榜样的时候,我都深深为他们的孩子捏把汗。“上10天补习班相当于在美国上一年”这说的仅仅是答题技巧。
顶级的教育资源和殷实家境渲染出的童年,是我等普通老百姓无法通过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良和努力赚钱买学区房,挤破头皮上名校来得以实现的,这没有多少可借鉴性。
但是生命于人类最公平的决定就是平等,不会因为你的地域和社会阶级而有所不同。不管你是去楼下跑步还是去瑞士滑雪,你认真进行都会产生内啡肽,让你快乐让你年轻。不管是在学校做的演讲是《我的爷爷》还是《男女运动员的同薪同酬》,你获得了掌声和关注,就都会得到成就感的激励。我们又何苦穷其快乐和健康去“梭哈”一次跨越阶级的可能呢?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在别人身上获得能量是有意义的,而获得方法是无济于事的。
冷静一点,谷爱凌是一个美好的女孩,不是完美的女神!
不要捧杀她,消耗她,让她静静地用一个18岁运动员的身份去享受比赛。